资讯正文

网游成瘾、被迫裸聊……青少年假期用网安全值

2019-08-05 09:11

青少年假期用网安全值得关注

本报记者 周宵鹏

凭着还不错的中考成绩,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小张被目标高中顺利录取,但没过多久,这种喜悦就被他和母亲不断的争吵所取代。在母亲看来,假期里的小张每天不是电脑就是手机,沉溺在网络中的时间太长。小张则对此颇有异议:好不容易有假期可以放松,怎么就不能多玩会儿手机、多打会儿游戏呢?

 

 

假期“模式”。漫画/高岳

事实上,对于“带着鼠标出生”“伴着手机成长”的这一代青少年来说,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尤其进入假期,触网时间大幅增加,更容易沉溺网络、不能自拔。此外,由于青少年普遍缺乏社会经验,不懂保护个人隐私,在网上更容易遭受不良信息、网络诈骗甚至不法行为的侵害。

专家告诉《法制日报》记者,进入假期“模式”,孩子们用网时间更多,可以适当放松娱乐,但一定要合理规划,不做“网奴”。学校和家长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,做到安全用网、文明健康。

防止网络游戏成瘾

抬头电脑,低头手机,不管不顾,通宵游戏,这是不少青少年假期生活的真实写照。而在2018年6月,网络游戏成瘾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为精神疾病。统计数据显示,12岁到16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,全球青少年过度依赖互联网比例为6%,中国比例接近10%。

当注意到这一数据时,全国人大代表张汝财着实感到震惊。“网络游戏的不良内容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。”张汝财对记者说,网络游戏开发、经营者只求经济利益最大化,致使不良网络游戏已成为摧残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公害。

2018年,全国人大代表张青彬收到一封诸多家长署名的《关于针对加强网络游戏管理及尽快立法的请愿书》,呼吁立法挽救众多少年儿童,这让他开始系统关注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问题。张青彬说,在农村老家他真切地感受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。“很多青少年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早早辍学,成为游手好闲人员,也有很多少年因为沉迷网络游戏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,甚至做出一些过激行为。”由此,张青彬展开调研,深入学校、社区倾听群众声音,到文化、网信等部门咨询了解情况。“很多网络游戏根据人的心理需求设计各个环节,层层诱导游戏者陷入沉迷,这对少年不成熟的心理来讲,是很难抵挡诱惑的。”张青彬说。


相关资讯

更多>

热门游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