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正文
人们常说围棋易学难精,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便可了解最基础的“气”、“眼”、“死活”,就可以尝试开始下棋了。但千变万化的围棋也总会给棋手带来不断的惊喜与苦恼。
1948年吴清源与岩本薰的对局中出现的“粘最后一劫”的问题就引发了棋手们的激烈讨论,最早的日本规则也因此制定。即便后来日本规则规定了“粘最后一劫”、“万年劫”等等诸多问题,很多新奇的棋形依然让日本数目规则略显苍白。
角上的目数如何计算?
白棋A位能否吃棋?四子死活又该如何判断?
创造一套绝对严谨的规则,是应昌期对围棋的执念。在应氏规则问世之前,规则对于围棋似乎是一种不必探究的天然存在,即使发现有些问题,也因为它的天然而默然,没有想到要寻根究底,研究围棋的本质。应昌期把围棋规则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,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规则体系。应氏规则的出现使围棋界第一次真正认识到围棋规则的重要性,开始认识到规则也有自身规律,也是一门学问。
把围棋当作终生事业的应昌期耗费巨资设计了应氏棋钟、棋罐、棋子、棋桌,更创造了有“围棋奥运会”之称的应氏杯围棋赛,但最让应昌期引以为傲的也许仍是应氏规则吧。“气尽提取、全同禁着、子空皆地、填满计点”的十六字纲领铭刻在应昌期的墓碑之上,永远被人铭记